初学者如何避免单一视角

 

在写作的初始阶段,许多初学者容易陷入单一视角的窠臼,致使文章显得平面化、缺乏层次感与吸引力。那么,该如何突破这一局限,让文字焕发出更丰富的光彩呢?

 

首先,要培养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,日常点滴皆是素材宝库。就拿街头艺人表演来说,从观众视角看,是“人群围拢,掌声雷动,艺人在光影交织中尽情演绎,笑容灿烂,技艺娴熟”,聚焦于表演带来的欢乐氛围与外在表现;而切换到艺人自身视角,则是“汗水湿透衣衫,指尖磨出茧子,每一次抛接、弹奏都倾注心血,台下目光如炬,既是压力也是动力”,更能体会其背后的艰辛与执着。初学者应时常如此练习,遇一事,先站在不同位置去观察、去感受,如家长送孩子高考,既有考生的紧张忐忑,又有家长的期待焦虑,还有周围路人的好奇关切,将这些各异视角下的见闻整合,写入文章,便能全方位还原场景,避免只局限于单一面向。

 

阅读经典文学作品,汲取多元视角经验。经典名著往往擅长运用多视角叙事,《红楼梦》便是典范。曹雪芹笔下,既有宝黛钗的情感纠葛从当事人内心剖析,细腻展现他们的爱恨嗔痴、患得患失;又有封建大家长视角,凸显家族规矩森严、礼教束缚之态;还有丫鬟小厮视角,道尽底层辛酸、人际复杂,从庭院深深到家宅兴衰,多层次视角交织,勾勒出宏大又精致的封建社会画卷。初学者研读此类作品,学习作者如何穿梭不同阶层、性别、年龄角色间,借不同眼睛看同一事件,领悟如何通过视角转换挖掘故事深度、拓宽叙述广度,为己所用。

 

在创作中尝试角色代入法。当构思一篇故事,不妨先设定几个关键角色,然后依次代入。比如写校园创业故事,先扮主角创业者,思考创业初衷、面临资金技术难题时的挣扎、对未来的憧憬规划;再换成竞争对手视角,揣摩其嫉妒心理、应对策略、自身优势利用;还有导师视角,考量对项目看法、对学生扶持引导尺度。如此一番“灵魂切换”,能让每个角色跃然纸上,情节发展不再单薄,矛盾冲突自然涌现,读者也更易沉浸其中,被多线叙事牵引。

 

利用对比和衬托拓展视角。写城市变迁,新旧对比是常用手法。从老一辈眼中的老街,“青石板路光滑,街边老字号林立,邻里唠嗑声此起彼伏,夕阳下炊烟袅袅”,满是怀旧温情;到年轻人视野里的新城区,“玻璃幕墙反射霓虹,地铁呼啸而过,智能门店科技感十足,夜生活五彩斑斓”,凸显时代巨变。除时空对比,还可人物对比,如懦弱者与勇敢者面对困境不同态度,善良者与自私者处理利益冲突各异方式,借对比展现人性多元、世事复杂,丰富文章内涵。

 

借助旁白与多人物对话融合视角。旁白似上帝之眼,统揽全局,适时穿插交代背景、点明主旨;多人物对话则是窗口,各自袒露心迹、透露关键信息。写悬疑小说,开场旁白铺垫神秘氛围:“夜,静得能听见心跳,一场阴谋却在暗处悄然滋长。”接着登场人物对话,侦探严谨盘问,嫌疑人闪烁其词,证人忐忑补充,不同话语藏不同心思,旁白再适时揭秘线索、推动剧情,多视角联动,让故事悬念迭起又逻辑缜密。

 

打破单一视角非一日之功,需在日常生活中练就敏锐洞察力,从经典汲取养分,创作时灵活运用多种技巧。“网梦驿站”是一个全面支持创作作者的综合平台,致力于为网络文学和视频内容作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,我们汇聚了写作指导,版权交易等多种资源,如果你是新手或者写作路上的创作者,可以来我们的平台,让你发光发亮。

评论
列表